![]() | ![]() 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雨忆网络 >> 教育 >> 幼儿教育 >> 幼教科研 >> 正文 | ![]() ![]() |
|
|||||
幼儿园课程方案实验研究【北京】 | |||||
作者:佚名 教育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38 更新时间:2005-1-4 | |||||
课题负责人: 吴晓燕(市教委学前处处长) 徐明(本所学前室主任) 该课题于1996年7月启动,同年10月被市教科院批准立项。 参与该《纲要》制定的主要成员有:吴晓燕(市教委学前处处长)、徐明(本所学 前室主任)、王俊英(98年前在本所学前室)、庞丽娟(北师大教育系)、杨立梅(北师 大教育系)、刘馨(北师大教育系)、张念芸(北师大教育系)、王瑜元(西城区教研中 心教研员) 《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》于l998年4月在全市试颁布,它是本课题第一阶 段的研究成果。同年4月,在北京电教馆举办了全市第一届《纲要》学习班。 课题组成员认为: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、信息化社会、合作化社会。所以,我 们培养的社会成员必须是:1、会学习、愿意不断学习的人;2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信息的人;3、更有自主性、主动性的人;4、更有创造性的人;5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和更强社会责任感的人。 与此相应,《纲要》体现如下思想: 1、教育价值观: (1)培养正确的态度是第一位的,提高能力是第二位的,传授 2、儿童观: (1)幼儿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,教师要尊重这个规律。(2)发 展的定位应是终生的发展、可持续发展,不可急功近利。(3)教育要引导发展,不能 落在发展的后边。但也不能硬灌知识,强行发展。(4)发展是主动的过程。 3、课程观: (1)教育目标:一级目标:《幼儿园工作规程》;二级目标:《大纲》五 大领域目标(健康、社会、语言、科学、艺术)三级目标:各年龄班目标。 (2)教育内 容: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在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对基础教育内容的 界定:“培养学习兴趣、求知欲望与能力、以及以后接受终身教育的愿望与能力”。 因此,本《纲要》具体的教育内容以科学领域为例:A、态度与兴趣B、认知能力C、 基本经验。 (3)学习活动: A、学习的主体:幼儿。教师是主导,通过选择教育内容,设教育环境实现。 B、学习的时机:(A)随时都有,不只是上课。(B)教育目标与幼儿有水平之间有适当的距离,产生求知、探索需要的时候。(C)关键期。 C、学习的内:不仅是知识,兴趣、态度、情感、生活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等,同样是重要的学的内容。 D、学习的方式:和环境相互作用时主动建构。E、学习的组织形式:个人、 小组、全班集体。 本课题第二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是:探索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幼儿园课程模式。在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和宣武区和平f1幼儿园进行教育实验。 目前,我们在实践中已经实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: 2、教育活动:过去指上课,即每天两次由教师高控制的集体教育活动。现在已把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,特别是加强生活活动、活动区(学习角)、游戏、环境的教育功能。 3、教师角度:过去教师只是执行课程的人。现在教师是重要的教育源。保育员也是重要的教育源。 4、环境:过去环境即指物质环境。现在环境除了指物质环境以外,更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。物质环境不仅指墙饰,更指为幼儿提供有发展价值的操作材料(玩具、学具)。环境不仅具观赏性,更要具教育性,准备、制作过程是极好的发展幼儿的过程。 |
|||||
教育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教育 | ||
|
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站长 | 友情链接 | 版权申明 | 管理登录 | |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2003 - 2005
程序内核: 站长:小王 |